四敏言情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大明帝国之高潮迭起 > 167、朱元璋侵犯张士诚,触动一邻家女孩

167、朱元璋侵犯张士诚,触动一邻家女孩(1 / 1)

张士诚很快知道这件事,然后扬天长叹:“既生朱!何生诚!”

——既然让我出生,为什么又要朱元璋出来!

他说完一口血喷地上,昏迷不醒。此情此情还被旁边小弟罗贯中看到。贯中深感凄凉就把它写在故事里,写成《三国演义》诸葛亮三气周瑜一幕。

张士诚吐血时候,朱元璋高兴的发晕,发晕的朱元璋把五太子吕珍拎到湖州城下,准备劝降湖州小朋友。

具体办这事的是冯胜。

冯胜指着五太子吕珍对湖州小朋友们说:“你看他们多乖,都投降了,再看看你们?”

湖州小朋友:“???”

湖州小朋友不理解,于是冯胜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他们理解。

他给五太子吕珍一人发一白馒头。

五太子吕珍啃着馒头,泪流满面。

冯胜指着泪流满面的五太子吕珍朝说:“你们投降吧,投降有白馒头吃,你看他俩,多幸福!”他朝湖州城大喊。

在冯胜眼中,有馍吃的五太子吕珍十分幸福,因为他小时候别说馍,树皮都啃不到。但在湖州小朋友眼中,五太子啃馒头的场景太凄凉,他们不忍心看,只好闭上眼。

湖州小朋友吃大鱼大肉长大的。他们认为,五太子吕的眼里不是幸福,而是痛苦。

这是很有意思的事,同样是啃馒头,在冯胜眼中是感动在湖州小朋友眼里是痛苦,那么,谁的看法对?

这是个简单的问题,但却能解释复杂的现象,为以后着想,现把这个问题大卸八块。

——科学大百科!

公理8、事实+感情=观点

原理:观点-感情=事实,观点-事实=感情

1、人阐述一件事时,会加入自己感情。不同人感情不一样,对同一个事实说出的观点也不一样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罗生门”。通俗点说,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

2、带有感情的事实叫观点。观点、事实和感情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:事实+感情=观点

3、由“事实+感情=观点”可以推出事实:观点-感情=事实

以上摘自《自然科学价值观》。

——

由百科可以知道,冯胜和湖州小朋友眼中的痛苦和感动是一种观点。事实只有一个,但观点却可以有无数个。

不同小朋友有不同经历,对五太子吕珍啃馒头的情景有不同感情,有的是同情(如湖州小朋友)有的是羡慕(如冯胜)。有多少小朋友,就有多少经历,就有多少种感情,感情加上事实等于观点,所以有多少小朋友,就有多少观点。

观点无对错。

现用两种方法证明这句话,第一种,正面推理。

由于“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”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朋友、没两个完全相同的观点。不同观点就像不同树叶一样,是存在小朋友生活中的一种东西,没有谁对谁错之分。

第二种,反面推理。假如一个小朋友说得对,那么其它所有小朋友说的都错,其它所有小朋友都应该死掉、消失。

于是世界上只有一个小朋友。

但事实上,不是,世界有无数小朋友。存在即合理,所以存在不同观点是合理的,是对的。

也就是说,冯胜认为五太子啃馒头很幸福,他认为的没错,但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。同样,湖州小朋友认为五太子啃馒头凄凉,但冯胜不一定这么认为。

他们认为的没错,他们有错的是,觉得只有自己观点是对的,觉得所有人都要和自己看法一样。

咋不上天呢~

现在说说五太子吕珍的真实想法。

他们有啥想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,但这里还是能从他们经历推出一些。由于五太子吕珍和湖州小朋友一样,吃着大鱼大肉长大,所以吃到馒头感受到的很可能和湖州小朋友近似——凄凉。

没错,就是凄凉。冯胜抓住他们给他们白馒吃,带给他们的不是幸福,而是凄凉。

但冯胜不觉得,他觉得自己在给五太子幸福。

他这么觉得,朱元璋也这么觉得,很多小朋友都这么觉得,很多小朋友觉得攻打江南,是为给江南小朋友幸福,是为把江南小朋友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。

而不是给他们痛苦。

由于这种觉得,他们把江南小朋友从大鱼大肉的生活中拎出来,扔进只能啃凉馒头的水深火热中。

这是不对的,不对的地方在于,朱元璋认为啃馒头幸福,于是认为所有小朋友啃馒头都幸福。

自己认为的对,别人认为的错。

由于时代的原因,朱元璋和小朋友不明白错在哪里,所以一错再错。

为把江南小朋友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,小朋友们发动对江南的全面侵略战争。由于人多势众,他们很快打败五太子和吕珍,并即将打败湖州小朋友。

看到五太子吕珍在城下哭的稀里哗啦,湖州小朋友在城上也哭的稀里哗啦,然后打开城门痛苦的投降了。

湖州小朋友投降不是为吃白馒,而是为不被朱元璋打死。

要么降,要么死。——朱元璋

投降的小朋友中,有李伯升。

李伯升原先不想投降,他看到小朋友打开城门一窝蜂涌向朱元璋,就拔出刀往自己脖子上捅,关键时刻还是邻家女孩眼明手快一巴掌胡在他手腕上,刀柄应声落地。

“你干什么!你在干什么!”邻家女孩说。

李伯升冒着被常遇春砍死的风险救湖州,进湖州,就是为见邻家女孩。

李伯升看着邻家女孩,心情负责。

“张太尉(张士诚)对我不薄,我无以为报,惟有以死谢之,”李伯升说。

别人对自己好,自己也对别人好,如果不能对别人好,就用死报答他,有恩报恩。

李伯升是个遵循平等规律的小朋友。

——科学大百科!

人们常说的“有恩报恩”是平等规律的推论。由于人人平等所以人天生就不欠别人什么,所以有恩报恩。平等规律还有很多其它推论,比如有仇报仇杀人偿命欠债还钱,平等规律是对的所以这些推论都是对的。——

·“潘原明镇守杭州,他是张士诚女婿潘元绍的哥哥,张士诚十分信任他,觉得他会为杭州小朋友着想。

潘原明确实为杭州小朋友着想,为让杭州小朋友活命,他决定投降。

请看下集《大明帝国168、朱元璋攻下湖州血洗全城,杭州张士诚大将不被杀,使用这招杀手锏,面红耳赤》”

最新小说: 辐射的秘密 一切从纳兰嫣然开始 对不起,我的爱人是祖国[快穿] 网游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综网的巫:从艾泽拉斯吃到山海经 万人嫌阴郁受重生了 炮灰不奉陪了[快穿] 惊悚旅游团[无限流] 有风险就对了 诸天:提前了十万年签到当魂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