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以后,当宋徽宗赵佶在解往五国城的路上时,总会想起他站在那间“非本中心员工不得入内”的卫生间门口目瞪口呆的那个晚上。那时他才16岁,到如今已经30年过去了,他从一个少年亲王变成了一国之君,一国之太上皇。而现在,他和钦宗皇帝,他的继承人,已经做了大金国的俘虏,坐着囚车,行进在被解往五国城的路上。
负责押解他们的是一支2000名金兵组成的队伍,在山地上缓缓行进。这支队伍的指挥官额尔金是一个暴虐的家伙,整日喝得醉醺醺的,高兴的时候就来抽两个宋朝皇帝一顿鞭子,和他的士兵一同享受着征服者的荣耀。郑太后始终陪伴在赵佶身边,默默地忍受着金兵的侮辱。
眼见已近幽州地界。队伍行进到一个路口,山路狭窄,金军押解车辆依次通行。突然,前方传来一声炮响,从两边的山坡上射出密集的箭矢和石块,金兵队伍一阵大乱。紧跟着,伏兵四起,数百名勇士手执刀枪,衣衫褴褛,如混世魔王一般,挡住了队伍的去路。额尔金忙指挥抵抗。哪料对方人数虽少,无不以一当十,金军这几日骄纵惯了,没有防备,被打得大败。经过一番奋力厮杀,他们杀退了金兵,抢了囚车。一人骑马到二帝车前,急促地说道:“我等乃是梁山好汉,特在此营救陛下,请陛下随我等快走。”此人生的五短身材,面皮发黑,却是及时雨宋江。
赵佶睁开模糊的双眼,看到的是塞满路边水沟的死尸,有汉人的也有女真人的。几名军士手执利刃在一旁警戒,远远的有一人正朝这个方向跑来,他认得那人是浪子燕青。燕青跑到近前,急促地说:“金贼兀术正率军朝这个方向赶来,请宋江哥哥快些带圣上撤走,小弟情愿断后。”说完向赵佶拱了拱手,便挥刀而去。
几名好汉拥着二帝和郑太后等人一阵疾走,身边不时有人被飞箭射倒。行了两个时辰,天色已黑,人困马乏,来到一座土山下。军师吴用早已率军在此接应,见宋江拥着二帝赶到,忙接上山去,稍事休整。
两个时辰之后,燕青还未回来。越来越多涌来的金军已将土山包围得铁桶一般。入夜,宋江、吴用和大小头领在山头登高观察敌情,只见山下灯火通明,密不透风。吴用道:“山上大小头领连同喽罗兵不过千人,粮草、箭矢也只够支持3天了。所喜山上有水源,居高临下,敌急切难以攻下。”宋江道:“若不能保着圣上突围,只有请求援兵速来救驾。可是这燕京附近都已被金贼占领,哪里请得到援兵呢?”吴用道:“李纲在信阳州起事,操练义军,现已募得2万民兵。赵构在相州手下也掌管着10万河北守军。若有人冒险突围出去,命各地军马火速进京,起兵勤王,或许来得及。”说完他目视神行太保戴宗。
戴宗挺身道:“军师哥哥,小弟明日愿冒死突围出去,请各地兴勤王之师,前来救驾。”宋江道:“这山上的粮食只够3日,若晚了只怕来不及了。”戴宗道:“哥哥放心,小弟只要突围出去,必能发援军来救。”当晚,二帝写下血诏,敕封李纲为开封府尹,立即率部驰援,另拜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,命他与河北守将火速带兵勤王。
第二天天还没亮,金兀术就指挥金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。数不清的金军手执刀枪、火筒向山上扑来。宋江指挥人马阻击,双方各有死伤。山下的金兵越聚越多。
趁着混乱,戴宗从一条僻静小道偷下山来,听见喊杀声渐远,寻无人处换了腿膝护,八搭麻鞋,穿杏黄衫,整了搭膊,腿上绑了四个甲马,放开脚步便行。这戴宗自幼随异人习得飞行之法,日行千里,端的是耳边风雨之声,脚不点地。
正行之间,突然脚下飞起一根绊马索,戴宗猝不及防,被绊得身子向前飞了出去,栽倒在地,不能动弹。几名金兵发一声喊,拿了绳子上前就要捆人。哪料戴宗刚才只是趴在地上佯装昏迷,这回趁金兵不备,瞅准空子,猛然起身,夺了条枪,刺死两名金兵。附近的金兵听到喊声,各举刀枪,纷纷围拢过来。戴宗不敢恋战,虚晃一招,拔腿就跑。身后金兵紧紧追赶。
戴宗慌不择路,跑上一条山梁。再往前行,前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绝壁。悬崖下面波涛汹涌,乱石横空。
回身看,金兵越来越近了,有百十名左右,手持刀枪、弓箭。戴宗将手中长枪用力抛向走在最前面的一名金兵,枪尖贯穿胸膛,那金兵惨叫一声栽倒在地。
更多的金兵围拢上来,将戴宗围在中央。戴宗毫无惧色,纵身跳下深涧。山谷间响起了他壮烈豪迈的口号声:
“打倒大金国!”
“大宋皇帝万岁,太上皇万岁!”
这声音惊天动地,气壮山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