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敏言情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大明帝国之高潮迭起 > 184、张士诚:姑苏是一个你在大街上吼一声,也没人理你得城市

184、张士诚:姑苏是一个你在大街上吼一声,也没人理你得城市(1 / 1)

和张士诚有鲜明对比的是朱元璋。张士诚死后,朱元璋管的非常多,小朋友们在爱管事的朱元璋带领下,不停搬家(明初大移民)、不停放弃喜欢的工作、不停做不喜欢的工作(所有小朋友被强迫到田里种地),最后一穷二白冻死的冻死饿死的饿死。这种事在朱元璋主持写的正史里只用一句“天灾”概括,但小朋友们口口相传的民谣,说出了实情。

自从出了个朱皇帝,十年到有九年荒。——洪武民谣

很多小朋友认为饥荒怪朱元璋,但真的怪他吗?

不怪。

即便小朋友自己,做朱元璋位子上,也会做出和他一样的事。事情的节点在于,小朋友们认为朱元璋做得对,所以听他的。即便不是朱元璋,只要做的对,小朋友们也会听他的。

也就是说,小朋友们听从的并非朱元璋,而是自己认为“对”的想法。由于认为朱元璋对才听他的,认为张士诚不对,才不听他的。

小朋友们听从的,事实上,是自己是非观做出的判断。

是非观,才是小朋友们受冻挨饿的根源。

张士诚做的对,能带来好吃的好喝的,但小朋友认为他做的错。朱元璋做错了,只能带来贫穷落后,但小朋友们认为他做的对。导致小朋友贫穷落后的原因不在外面,而在小朋友内心——是非观。

人,只会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事、对的人,于是小朋友们选择了朱元璋。即便他后来带来了贫穷落后,但也不能怪他,怪只能怪做出这种选择的小朋友。

事实也是这样,做出错误选择的小朋友受到了惩罚。

十年到有九年荒。——洪武民谣

除了卖盐,张士诚受人欢迎的,还有对人的态度。

张士诚对人的态度很奇怪,别的首领忙着歧视人歧视农工商,但张士诚不歧视。非但不歧视,他自己还整天晒盐卖盐做了盐贩子。

忙着晒盐卖盐的张士诚没时间歧视。

我不是不想歧视,而是没时间。——张士诚

没错,受封建礼教“仕农工商”洗礼的张士诚也看不起农工商,但他忙着卖盐,没时间看不起。另一方面,他自个是盐贩子是商人,歧视商人就是歧视自己,所以不歧视。

他不歧视,别的小朋友也不歧视。别的小朋友并不是觉悟高,而是和张士诚一样,也忙着做东西卖东西,没时间歧视。比如织布卖布、烤烧饼卖烧饼、写小说买小说。和闲的蛋痛喜欢歧视人的北方小朋友不一样,江南小朋友比较忙~

北方小朋友大多不喜欢江南小朋友。

因为自己偶尔过去一下,没人理自己。

北方小朋友走在北方大街上,不小心摔了一跤,马上有小朋友站出来哈哈大笑,还热心的把这事传遍大街小巷。即便当面不笑,也会等自己走后大笑。但在江南不一样,小朋友即便在大街上嚎啕大哭,也没人搭理自己。

江南小朋友只是行色匆匆的路过。

北方小朋友觉得,这是大城市的人情淡薄。

姑苏是一个你在大街上吼一声,也没人理你得城市。——张士诚

这种觉得,是种误解,人怎么可能不重感情?人是感情动物。江南小朋友也是感情动物,江南小朋友也有热心帮助人(或者说热心嘲笑人)的时候,比如小时候。

小时候的江南小朋友和北方小朋友一样,爱玩爱跳爱胡闹,爱称王争霸爱和邻居发生点小摩擦。

小时候家人管饭。

长大后家人不管饭。

长大后的江南小朋友饿的半死回到家里没人管饭吃,还要管老人小孩饭吃,只好老老实实卖东西,靠卖东西吃饭。

长大后北方小朋友,家人也不管饭,但家里有一亩三分地,于是可以自己种地吃饭。吃完饭,没事干,就蹲大门口看人,看到人摔跤就笑。

于是一小朋友摔了一跤,蹲门口看人的小朋友立马站起来准备笑。但又觉得不好意思,就等他走远了再笑。笑完了觉得不过瘾,还跑邻居哪里和邻居讲,和他一起笑。

在北方种地能吃上饭,但要想过得更好,过成不被嘲笑的人,就要想方设法笑别人。

不被伤害的最好办法,就是伤害人。最好的防御,就是攻击。——北方小朋友

北方小朋友种地就能吃饭,北方地大物博。

江南小朋友也想种地吃饭,但种不成,江南地少人多。为了活下去,小朋友们只好另谋生路。

生路就是织布烤烧饼写小说,还有办青楼唱元曲在大街上耍杂技。江南小朋友要想过得好,过成有很多钱还很快乐的人,就要想方设法做出更好看的布、更好吃的烧饼、更好玩的小说。

想做出这些东西,就要花时间,所以江南小朋友看到街上大哭的人时,只是匆匆走过。

他们也想停下来,但没时间。

“我个人认为,一个人在大街上哭,如果停下来笑他、给他说话,会对他造成更大的伤害。”一江南小朋友解释说。

来江南以前,北方小朋友没遇到过这种事。北方小朋友在北方的时候,出门摔一跤就能引来一群街坊邻居笑自己,虽然很讨厌但是很快乐。

“痛,并快乐着,”一北方小朋友说。这名北方小朋友本来不理解“摔倒后,虽然讨厌被嘲笑但希望有人搭理自己”的心情,但他在江南生活了一段时间后,理解了。

在江南时候,他认真思考过“家乡人为什么喜欢嘲笑人”这个问题。

他思考问题时,很多小朋友来到江南。

他们是北方小朋友。

他们在大街上摔了一跤,大哭,但是没人停下来看他们。

北方小朋友认为这里人情冷漠。

尽管这么认为,他们还是对江南趋之若鹜。在这个时代,全国各地在家乡受到歧视混不下去的小朋友,一窝蜂跑到了江南,比如罗贯中施耐庵、还有宜春院的几位名妓。

“虽然冷漠,但在这里没人笑我,我可以做喜欢的事唱喜欢的歌,”一位名妓说。

·“名妓在家乡时老在田间地头唱歌,老学江南人梳妆打扮,于是被走过路过的父老乡亲看到了。父老乡亲虽然心理喜欢的不得了想分分钟把她抱回家,但嘴巴上还是说“啥货”。

“啥货”是种方言,这是种骂人的话,恶毒程度远超过“神经病”。而且不只一个人说,走过路过的人都这么说,名妓受不了,才跑到大城市。

大城市就是姑苏,跑到姑苏的名妓,成了名妓。

请看下集《大明帝国185、朱元璋:张士诚和他的江浙为什么富甲天下》”

最新小说: 惊悚旅游团[无限流] 网游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有风险就对了 诸天:提前了十万年签到当魂兽 对不起,我的爱人是祖国[快穿] 万人嫌阴郁受重生了 炮灰不奉陪了[快穿] 一切从纳兰嫣然开始 综网的巫:从艾泽拉斯吃到山海经 辐射的秘密